APP界面设计中的趋同化
-
现在,当你打开 Instagram、Airbnb、Apple Music、Twitter、Dropbox 这些应用的时候,乍一看很难区分清楚彼此的区别:带有圆润边缘、现代感极强的非衬线字体大标题,极简的黑白色调为主的界面,大量的留白,少量的提亮色甚至没有提亮色。 身在硅谷的大型企业,互相之间的借鉴学习是常有的事儿,但是至少保持了足够的差异化。但是现在的局面则不同,这种高度趋同的趋势,让整个事情看起来非常反直觉。 正如同我们熟知的UX设计专家唐纳德·诺曼所说的:很多用户界面所存在的真正的问题,在于它仅仅只是用户界面。很多用户界面的设计阻碍了功能。我想努力达成某个目标,而不是将精力耗费在界面上。 更一致意味着更好的可用性,所有的电商网站基本上都遵循着类似的交互逻辑和视觉元素,你不会搞错购物车的图标,也不会错过任何环节。这些约定俗成的惯例,意味着用户不再需要重新学习在某个新的平台上购物,降低学习成本。 绝大多数约定俗成的规则和流程都被用户不自觉地印刻在大脑中,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,而独特的设计,截然不同的规则,则常常会成为习惯以外的东西,引起混乱,让初次上手的用户感到受挫和沮丧。 最重要的一点,VR、AR 和人工智能的逐渐普及,用户和数字设备之间的互动可能会变得更加隐形,小屏幕同样在普及,手势操作将会成为最基本的交互语言,我们将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无屏幕的交互当中去。